寧夏又命名10個自治區勞模和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
12月17日,自治區總工會命名夏建礦創新工作室等10個創新工作室為2018年自治區勞模和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,并給予每個創新工作室10萬元的資金支持。2013年至今,已有61個創新工作室被自治區總工會命名為自治區勞模創新工作室。2013年至今,全區勞模創新工作室建設規范,運行良好,基本實現了“企業樹旗幟、勞模帶隊伍、團隊共創新、職工強素質”的共贏局面,在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、提升職工技術素質、發揮勞模示范引領作用等方面成效明顯。
一是創建意識不斷增強。各級工會高度重視創建工作,積極爭取黨政支持,加大指導力度和資金投入力度,推動了各單位的創建工作。各單位創建意識不斷增強,從場地保障、人員配備、資金投入、設備設施配置、活動時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。同時,不斷健全工作制度,完善政策措施,建立考核激勵機制,及時發現、研究、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,確保了勞模創新工作室作用的發揮。勞模創新工作室已成為工會工作的一個品牌,“黨委領導、工會主抓、勞模領銜、職工參與”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。
二是創建領域不斷拓展。創建之初,重點在工業企業建立勞模創新工作室,近兩年,緊緊圍繞自治區中心工作,圍繞產業轉型升級,創建領域不斷向特色產業、服務業拓展,目前已經創建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涵蓋了化工、鑄造、釀酒、軟件開發、食品加工、農業科研、醫療衛生等不同行業,為全區提供了不同版本、不同模式和不同路徑的可復制、可推廣的創建經驗。自治區總工會堅持“培養一個、成熟一個、命名一個”的原則,每年在各地申報的基礎上命名一批自治區“勞模創新工作室”,推動了創建工作的持續深化。
三是創建成果大量涌現。幾年來,各級勞模創新工作室緊緊圍繞本職業務,結合工作實際,大力開展技術攻關、技術革新、發明創造,職工的創新創造潛能充分激發,創建成果大量涌現。截至目前,全區588個勞模創新工作室集結了9200多名成員,帶動了6萬多名職工積極參與技術創新,攻克難題6200多項。6年來,勞模創新工作室先后有5項創新成果榮獲全國總工會“6·18”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展金獎,5項創新成果榮獲全國職工優秀創新項目,1項創新成果入圍全國總工會推薦申報的國家科技進步獎。
附件:2018年自治區勞模和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名單
|